Provisions for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4:40:21   浏览:84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Provisions for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Commissioner of SFDA


Provisions for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SFDA Decree No.24)

The Provisions for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adopted at the executive meeting of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n March 10, 2006, is hereby promulgated and shall go into effect as of June 1, 2006.


Shao Mingli
Commissioner of SFDA

March 15, 2006





Provisions for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e Provisions are enacted with a view to regulating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gula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2 The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of drugs markete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visions.

Article 3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shall be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 drug shall be labeled on the basis of its insert sheet. The content of the label shall b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insert sheet. Any words and marks with implied therapeutic effects, misleading information on usage, or inappropriate promotion of the product shall not be printed.

Article 4 A drug label shall be printed on or affixed to the drug package, and no other written words, audio and/or visual materials or other information are attached to introduce or publicize the product or the enterprise.

An insert sheet shall be attached to the smallest package provided by the drug manufacturer for marketing.

Article 5 The wording in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shall b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accurate. The insert sheet of a non-prescription drug shall be written intelligibly and convenient for patients to judge, choose and use the drug on their own.

Article 6 In the label or insert sheet, the letters or characters shall be clear and easy to be recognized and the marks shall be clear and distinctive. The label and insert sheet shall have no print faded and shall not be affixed unsteadily. Any addition or modification shall not be made by means of pasting, cutting or altering.

Article 7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shall be written in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s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Language Commission. The versions in other languages shall comply with the Chinese version.

Article 8 With the aim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direct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drug manufacturers may voluntarily apply to add warnings to drug insert sheets or labels.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ay also request drug manufacturers to add warnings to drug insert sheets or labels.


Chapter II Drug Insert Sheet

Article 9 A drug insert sheet shall include the significant scientific data, conclusions an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drug safety and efficacy in order to direct the 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The specific format, content and writing requirements of drug insert sheet shall be prescribed and issued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rticle 10 Disease names, pharmaceutical terms, drug names, the names and results of clinical testing in drug insert sheets shall be expressed in professional terms published or standardized by the State. The units of measurement shall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rticle 11 All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r medicinal ingred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a prescription shall be listed in the insert sheet. For injections and non-prescription drugs, all excipients shall be listed as well.

The ingredients or excipients included in a prescription, which may cause severe adverse reaction, shall be specified.

Article 12 A drug manufacturer shall trac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ts marketed drugs. For any modification to the insert sheet, an application shall be submitted timel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ay also require a drug manufacturer to make modification to the insert sheet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and drug re-evaluation.

Article 13 After the modification to the insert sheet is approved, the drug manufacturer shall inform relevant drug distributors, drug users and other departments of the modified content immediately, and use the modified insert sheet and label timely as required.

Article 14 The insert sheet shall provide full information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indic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detail. A drug manufacturer, who fails to timely modify the insert sheet on the basis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data of the marketed drug or to fully explain the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insert sheet, shall be liable for all the consequences arising therefrom.

Article 15 The approval date and the modification date shall be distinctively shown in the insert sheet.


Chapter III Drug Labels

Article 16 Drug labels refer to the information printed or pasted on drug packaging, including inner labels and outer labels. Inner labels refer to those that appear on immediate packaging; outer labels are those on the other packaging outside of inner labels.

Article 17 The inner label shall bear such drug information as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indications or functions, strength, dose and usage, production date, batch number, expiry date and manufacturer. If there is no enough space in the package to include all the information mentioned above,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strength, batch number and expiry date shall be indicated at least.

Article 18 The outer label of a drug shall indicate such information as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ingredients, description, indications or functions, strength, dose and usage, adverse reactions, contraindications, precautions, storage, production date, batch number, expiry date, approval number and manufacturer. Where indications or functions, dose and usage, adverse reac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nd precautions cannot be fully noted, main information plus a “See drug insert sheet for details.” notice shall be indicated.

Article 19 The label on the packag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shall bear at least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strength, storage, production date, batch number, expiry date, approval number and manufacturer. Other information such as packaging quantity, precautions for transportation or other marks may be included when necessary.

Article 20 The label for drug substance shall include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storage, production date, batch number, expiry date, applied specifications, approval number and manufacturer. Other necessary information such as packaging quantity and precautions for transportation shall also be indicated.

Article 21 Where one drug produced by a manufacturer has the same drug strength and packaging specification, the content, format and color of its labels must be the same. Where one drug produced by a manufacturer has different drug strengths or packaging specifications, its labels shall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one another, or its specifications shall be notably marked in the corresponding specification items.

Where a drug produced by a manufacturer is administrated as prescription drug and non-prescription drug respectively, their packaging colors shall be distinctly different.

Article 22 For drugs with special requirements on storage, its requirements shall be marked in the notable place of the label.

Article 23 The expiry date in the drug label shall appear in the order of year, month and day, with year shown in four digits, month and day in two digits. Its specific format shall be “Valid till XXXX year XX month” or “Valid till XXXX year XX month XX day”. It may be presented with numbers and other symbols as “Valid till XXXX.XX.” or “Valid till XXXX/XX/XX”.

For the preventive biological product, the expiry date shall be labeled according to the registration specifications approved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e expiry date of the biological product for therapeutic use shall be counted from the filling date. For other drugs, the expiry date shall be counted from the production date.

Where the expiry date is labeled to the day, it shall be marked as one day earlier than the actual expiry date; where the expiry date is labeled to the month, it shall be marked as one month earlier than the actual expiry month.


Chapter IV Use of Drug Name and Registered Trademark

Article 24 The drug name in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shall conform to the nomenclature principles on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and trade name of drug announced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shall be consistent with those appeared in the approval documents of the drug.

Article 25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shall be conspicuous and prominent, and its typeface, size and color shall be consistent, and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 For horizontal labels,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shall appear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within the area of the upper one-third of the label; for vertical labels, it shall appear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within the area of the right one-third of the label;
(2) No such illegible typefaces as cursive characters and seal characters shall be used, and no such format as italics, margining and shading shall be used to modify the typefaces.
(3) The font color of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shall be black or white,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light-colored or dark-colored background respectively.
(4) Writing in separate lines shall be avoided unless limited by the packaging size.

Article 26 The trade name of a drug shall not be placed in the same line with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its typeface and color shall be no more conspicuous than that of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and its font area per character shall be no bigger than half of that of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Article 27 Unregistered trademarks and other drug names unapproved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hall not be used in the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Where a registered trademark is used in a drug label, it shall be printed in a corner of the label. Where a registered trademark contains characters, the font area per character shall be no bigger than a quarter of that of the adopted name in China.


Chapter V Other Provisions

Article 28 For narcotic drugs,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medicinal toxic drugs, radioactive pharmaceuticals, drugs for topical use, non-prescription drugs and other drugs having special marks specified by the State, their special marks shall be printed in the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Where there are special provisions issued by the State for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they shall prevail.

Article 29 The labeling provisions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and prepared slices of Chinese crude drugs shall be formulated separately by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rticle 30 Where drug insert sheets and labels are not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a punishment shall be impo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apter V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31 These Provisions shall come into force as of June 1, 2006. the Provisions for Drug Packaging, Labels and Insert Sheets (Provisional) issued by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n October 15, 2005 shall be annulled therefr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管理规则

交通部


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管理规则
1997年6月14日,交通部

《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管理规则》已于1997年2月3日经第3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的发展,加强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水上移动卫星通信业务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上移动卫星通信业务以及水上移动卫星通信设备生产、销售和租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水上移动卫星通信是指通过国际移动卫星组织(英文名称缩写为:Inmarsat)的卫星系统进行的通信。该卫星系统由卫星、地面接收控制岸站(以下简称岸站)、船舶地球站(以下简称船站)组成。
第四条 水上移动卫星通信是保障水运及其他水上事业生产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广和鼓励船舶、水上设施及其他运载工具逐步安装和使用船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交通部是中国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的主管部门。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在交通部领导下负责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六条 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在对外承办水上移动卫星通信业务时,指派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英文为:BEI-JING MARINE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COMPANY)作为中国参加《国际移动卫星组织业务协定》的签字者
和进行投资的经济实体,并作为中国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负责的唯一经办机构。
第七条 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在水上移动卫星通信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是:
(一)行使《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公约》规定的作为进行投资和业务管理的经济实体享有的权力并履行其义务。
(二)组织、建设和管理中国水上移动卫星组织岸站,并按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要求,适时对岸站进行改造。
(三)拟定中国水上移动卫星通信的建设发展规划。
(四)组织研究船站、岸站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参加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提出的技术课题的研究和试验。
(五)为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的技术课题研究和试验提供技术和设备等便利条件。
第八条 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负责:
(一)行使《国际移动卫星组织业务协定》规定的签字者的权力并履行其义务。
(二)有关中国加入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在财务和业务发展方面的事务和水上移动卫星通信岸站的运营和通信的费用结算。
(三)各用户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履行的船站启用申请、变更和注销手续,核配船站识别码,并抄送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四)船站的租赁业务。
(五)中国生产船站设备的厂家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申请类型批准。
(六)编印并向用户提供《船站使用手册》及有关资料,负责国内用户的咨询工作,协助用户选用船站类型,组织水上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七)收取有关手续的必要费用和水上移动卫星通信费用。

第三章 船站的购买、租赁、设置、安装
第九条 船站系无线电通信设备之一,船站的购买、设置除应符合本规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国进行船站的租赁必须经过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书面同意。
第十一条 在客货轮、油轮、钻井平台、渔船、游艇、海洋科学考察船和其他各种水上设施及运载工具上设置船站,须在投入使用一个月以前由设备所有人、使用人或其代理人与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进行联系,填写规定格式的启用申请表,并由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负责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办理启用手续。用户在获得识别码后(其中A型船站须按预定的日期与指定的岸站进行启用测试,经岸站确认船站合格后),方可接入卫星系统工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购买船站前,须确认该型船站已通过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类型批准。否则,不予办理启用申请手续。
第十二条 船站的安装必须符合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制定的《船站设计安装指南》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可锁闭或取消已分配的识别码。

第四章 船站的使用、变更和注销
第十三条 陆上使用的船站,必须持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交通部无线电管理部门联合核发的无线电电台执照;船上使用的船站,则应到原船舶电台发照部门办理设备核定表变更手续,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安装在船舶及其他水上设施上的船站须由持有适当证书的无线电操作人员管理。船站的操作使用必须符合交通部《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的规定。
第十五条 除船舶、水上设施遇险、处于紧急、危险状态之外,严禁船站发送遇险、紧急信息;测试设备发送遇险、紧急信息,须事先报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第十六条 已启用的船站不得擅自更改分配的识别码,在发生以下情况时,该船站必须立即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对不按本规则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的,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可锁闭或取消已分配的识别码。
(一)船站所有人或使用人变更。
(二)帐务结算机构变更。
(三)改变识别码。
(四)设备经过重大维修。
(五)固定安装的船站变更安装地点重新安装。
在发生上述(三)、(四)、(五)情况下,A型船站除进行变更登记外,还必须重新进行启用试验。
船舶报废时,用户应立即注销船站。
第十七条 当船站的发送电平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时,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有权责承船站所有人或使用人立即停止该船站的使用。
第十八条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覆盖区域内利用船站进行通信时,应使用北京岸站(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转接;通过水上移动卫星进行保密通信时,必须使用北京岸站转接。
第十九条 用户注销船站,须书面通知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以便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注销该船站识别码;并向电台执照核发单位办理注销或变更手续。

第五章 财 务
第二十条 船站的类型批准、启用、临时入境使用的申请,须由申请单位或个人按规定向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交纳手续费。
第二十一条 用户在申请启用船站时,必须指明负责该船站帐务结算的帐务结算机构的识别码。
第二十二条 帐务结算机构负责向船站用户收取通信费用,当用户收到帐务结算机构的帐单后,须在规定期限内交付通信费用;逾期不交,帐务结算机构按有关规定增收滞纳金;超过国际规定期限的,帐务结算机构将通知有关岸站及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终止该船站在系统中的使用资格。

第六章 船站的生产
第二十三条 船站的设计、生产必须符合国际移动卫星组织颁布的系统定义手册的要求,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第二十四条 任何新型号船站产品的生产必须由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进行鉴定、认可后,方可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办理该产品类型批准手续,该申请手续必须通过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办理。
第二十五条 中外合资,合作生产船站,其选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论证等必须经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则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可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则第十二条或第十六条的规定,船站的安装不符合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制定的《船站设计安装指南》的要求或用户擅自更改已分配的识别码的,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可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则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可给予警告、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未事先报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测试设备擅自发送遇险、紧急信息的;
(二)船站发送电平不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的。
第二十九条 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和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交通部通信主管部门的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则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自1997年10月1日起实行。交通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日颁布的《卫星水上通信管理规则》同时废止。


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2001.09.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路路政管理,规范公路路政管理行为,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和纳入公路路网的乡道的路政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公路路政管理,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对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公路建筑控制区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
  第四条公路路政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公路路政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成并经营的公路,其路政管理职责由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人员行使。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其他专业规划时,应当与公路规划相协调,并采取措施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领导,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国土资源、建设、公安、水利、林业、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助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路管理机构的路政管理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管理和保护公路路产,检查、督促公路养护单位及时修复受损公路,维护公路及其标志、标线的完好;
  (三)进行公路巡查,依法制止和查处侵占、损坏公路路产的行为;
  (四)依法管理公路建筑控制区;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应当统一着装,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用于公路路政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的车身标志、路政检查标牌和示警灯。
  第八条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恪尽职守、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收费、罚款;
  (二)擅自提高路产的赔偿、补偿标准;
  (三)要求过往车辆带货带人;
  (四)刁难或者勒索行政管理相对人;
  (五)其他违法行为。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监督,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第九条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在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车辆停放场所、车辆所属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接受检查。

第三章公路路产管理

  第十条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属于公路路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
  第十一条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下同)外缘起不少于一米的土地为公路用地。公路用地按公路的技术等级确定,具体标准为:
  (一)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少于三米;
  (二)二级公路不少于二米;
  (三)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不少于一米。
  新建、改建、扩建公路的公路用地,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公路用地土地征用手续,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证书;已建成的公路未确定公路用地权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确认公路用地权属。
  公路用地确权后,国道、省道、县道由县级以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埋设界桩;乡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埋设界桩;新建、改建、扩建公路由建设单位负责埋设界桩。
  第十二条公路用地与铁路、管线、河道、水利设施等用地重叠、交叉造成权属不清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申请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公路经核准报废后,由公路所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核准报废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处置公路和公路用地。
  第十四条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打场晒粮、种植作物、积肥堆土、放养牲畜;
  (二)摆摊设点、堆放物品,修车洗车,排放污水、倾倒废弃物,设置电杆、变压器等设施;
  (三)堵塞、损坏、利用公路排水设施;
  (四)采石采矿、挖砂取土、挖沟引水、爆破、烧窑;
  (五)破坏、损坏、涂改和擅自移动公路标志、标线、标桩、护栏和其他公路附属设施;
  (六)运输车辆载物拖地行驶或者泄漏、抛撒物品损坏、污染公路及其附属设施;
  (七)在桥梁、隧道、涵洞内铺设输送易燃、易爆和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
  (八)将公路作为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的试车场地和驾驶培训、考试场地;
  (九)其他影响公路畅通和损坏公路的行为。
  第十五条在大中型公路桥梁周围二百米、小型公路桥梁周围、公路隧道上方及洞口外一百米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采石采矿、挖砂取土、爆破、烧荒、倾倒废弃物;
  (二)停放装载危险物品的车辆;
  (三)危及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事先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经同级公安机关批准:
  (一)设置非公路标志牌的;
  (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履带车、铁轮车以及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车辆、机具横穿公路或者行驶的;
  (三)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埋设、架设管线、电缆的;
  (四)利用公路进行超限运输的;
  (五)铁路、机场、电站、水利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
  (六)设置公路平面交叉道口的。
  前款规定事项涉及占用、利用公路路产的,当事人应当给予经济补偿。补偿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经批准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范围内埋设、架设管线、电缆和设置非公路标志牌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公路管理机构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因管线、电缆、非公路标志牌需要重新埋设、架设和设置的,或者因公路改建、扩建需要迁移、拆除管线、电缆、非公路标志牌的,按照协议的约定执行。
  第十八条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审批有关事项,影响收费公路经营的,应当事先征求收费公路经营组织的意见。
  第十九条损坏公路、公路附属设施的,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费按照恢复原状所需费用计算。当事人对公路管理机构确定的赔偿事项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赔偿费应当用于受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修复。
  第二十条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的车辆,应当立即停止行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拒不接受调查处理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留置车辆,不宜留置的车辆可以留置道路运输证,并出具留置证明。
  被留置车辆或者道路运输证的当事人,应当在三十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当事人接受处理或者提供担保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立即放行车辆、发还证件。逾期不接受处理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拍卖被留置的车辆,对留置的道路运输证建议有关部门处理。
  公安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涉及损坏公路路产的,应当通知公路管理机构对路产损失赔偿部分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公路改建、扩建和养护作业,应当按照公路施工、养护规范堆放物料,设置施工标志、安全标志或者绕道行驶标志,竣工后及时清理现场,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并落实管护责任,推进公路绿化工作。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规划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组织实施。
  建设单位或者养护单位因公路改建、扩建或者树木更新确需砍伐公路用地范围内林木,属国道、省道、县道的,经省公路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属乡道的,经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在年采伐限额内,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并由采伐单位负责组织更新补种。

第四章超限运输管理

  第二十三条在公路上行驶车辆的轴载质量和车货总高度、总长度、总宽度和总质量,应当符合所行驶公路的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和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在公路路口、桥梁、隧道、渡口设置限载、限宽、限高标志。
  禁止超限运输车辆在四级公路、等外公路和技术状况低于三类的桥梁上行驶。
  第二十四条承运不可解体物资、设备的超限运输车辆,需要在公路上行驶的,承运人应当持有关资料向始发地公路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实行一证通行:
  (一)在县(市)行政区域内行驶的,由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审核发证;
  (二)跨县(市)行政区域行驶的,由市(地区)公路管理机构审核发证;
  (三)跨市(地区)行政区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驶的,由省公路管理机构审核发证。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承运人申请之日起三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第二十五条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由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指定路线进行勘测,制定通行与加固方案,必要时应当监护通行。公路管理机构勘测、护送和采取工程技术保护措施所需费用,由承运人承担。
  承运人应当按照公路管理机构的要求和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并悬挂明显标志。
  第二十六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公路入口处和重要公路路段,设置超限运输检测装置,对超限运输车辆进行检测。
  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检测超限运输车辆不得影响其他车辆通行。超限运输的承运人应当按照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的停车示意,主动接受检测,不得强行通过。
  第二十七条经检测属于超限运输的车辆,承运人应当卸去超限部分的物品;属于不可解体的物资、设备的,按规定补办超限运输手续。
  对超限运输卸载物品,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为承运人提供场所或者联系分载车辆。承运人应当在卸载之日起七日内处置卸载物品,逾期不处置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

  第二十八条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自公路两侧边沟外缘起,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国道平川地区不少于二十米,山区不少于十五米,临砭、临江河路段一般不少于十米;
  (二)省道平川地区不少于十五米,山区不少于十米,临砭、临江河路段一般不少于五米;
  (三)县道平川地区不少于十米,山区不少于五米,临砭、临江河路段一般不少于三米;
  (四)乡道平川地区不少于五米,山区不少于三米,临砭、临江河路段一般不少于二米。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土地的权属不变。
  第二十九条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进行采石采矿、挖沙取土等活动的,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不得危及公路安全。
  第三十条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架设管线、电缆等设施或者设置非公路标志的,应当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临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注明建筑物、构筑物与公路的控制距离。
  第三十二条规划和新建、扩建村镇、经济开发区、商业街等规模性建设,不得沿公路两侧对应进行。确需顺沿公路建设的,应当选择公路一侧进行,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距离为:国道平川地区不少于八十米,山区不少于三十米;省道平川地区不少于五十米,山区不少于二十米;县道、乡道不少于二十米。
  第三十三条因城乡建设规划造成国道、省道改线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公路建设用地,并承担改线工程的建设费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擅自占用、处置未经核准报废的公路、公路用地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十四条规定行为之一,给予警告;造成公路路产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五条规定行为之一,从事危及公路安全的作业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批准,有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有第十六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行为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有第十六条第(六)项规定行为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属违章建筑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公路管理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路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公路管理机构对个人作出五千元以上、对单位作出二万元以上罚款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八条拒绝、阻碍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