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交通厅《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2:46:28   浏览:937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交通厅《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湘政办发〔2006〕32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交通厅《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交通厅制定的《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七月十日



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省交通厅 二○○六年六月十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十一五”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涉及的建设工程,是指列入省“十一五”干线公路建设规划的项目。
  第三条 干线公路建设工程,享受省重点建设项目相关优惠政策。
  第四条 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优化设计、分级负责、定额投入、严格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职责


  第五条 干线公路建设由省和市州人民政府分级负责。
  第六条 省负责干线公路建设规划、制定技术政策、前期工作管理与审批、国家和省投入资金的筹措、年度计划安排、施工许可的审批、竣工验收、资金监管和目标考核。
  第七条 市州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的责任主体,负责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批准(认可)项目业主、年度计划申报、项目自筹资金筹措落实、征地拆迁、项目实施管理。
  第八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办法》的规定,结合项目实际,经市州人民政府批准(认可)的公路交通管理机构或其他机构为干线公路建设的项目业主。项目业主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三章 计划与前期工作管理


  第九条 各市州交通部门根据省整体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编制本地区干线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报省交通厅。省交通厅结合全省干线公路实际情况,围绕“十一五”干线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拟定“十一五”干线公路建设规划,经省发改委会审后联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划外的项目不得纳入建设范围。
  第十条 列入干线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视同省已批准立项,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
  第十一条 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由市州负责组织。工可报告由市州发改委报省发改委审批(由省交通厅提出审查意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照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由市州交通局报省交通厅审批。
  第十二条 各地按现行计划管理程序上报干线公路建设年度计划,经省交通厅审定后报省发改委审批下达。上报年度计划的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纳入五年规划的项目;
  2、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3、项目业主明确,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第十三条 省交通厅依据规划,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及资金筹措情况,安排年度计划。对市州辖区内干线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有力、进度快、质量好的,省将优先考虑安排规划内其他干线公路项目的投资计划。


  第四章 设 计


  第十四条 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一般实行一阶段设计,对于方案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应采取两阶段设计。
  第十五条 设计单位应认真贯彻交通部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设计新理念,按照《湖南省公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技术指导意见》,体现“沿着老线行,基本达标准,设计要灵活,路面要平整,环境要友好,安保不能省”原则,实现“安全、环保、节约、实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一般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公路进行建设,达到二级或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立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对利用老路路段要有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第十六条 严格勘察设计管理,凡勘察、设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应进行招标。勘察设计招标经批准可采取邀请招标方式。招标文件、招标评标报告由项目法人通过各市州交通局向省交通厅报备。


  第五章 项目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市州人民政府作为本地区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加强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第十八条 项目管理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十九条 项目的施工、监理招投标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原则采取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的评标方式。招标文件、招标评标报告由项目法人通过各市州交通局向省交通厅报备。
  第二十条 项目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向市州交通质量监督部门申请质量监督。
  第二十一条 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要建立健全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必须全部合格,力争优良工程。对于重大质量事故实行报告制度。
  第二十二条 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要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做到以防为主,建立安全生产预案,重大安全事故实行报告制度。
  第二十三条 各地应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不允许擅自改变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凡涉及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变化的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项目法人应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湘交基建字〔2003〕166号)以及《湖南省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湘交基建字〔2005〕517号),由各市州交通局制定变更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 干线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参照《湖南省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湘交计统字〔2005〕67号)、《湖南省公路工程工程计量支付实施办法(试行)》(湘路工程字〔2005〕290号)执行。


  第六章 建设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十一五”干线公路建设严格实行省定额投入,其余资金由市州自筹。超概算资金一律由市州政府自行筹措解决。
  第二十七条 省定额投入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补助资金、省交通建设资金、省统贷资金等。省统贷资金通过设立(或调整)干线公路收费站点收费偿还。
  市州自筹资金来源:市州各级政府财政安排资金或其它资金。
  干线公路建设应认真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
  第二十八条 对已经列入计划的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省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公路等级标准分不同类别定额投入。省定额投入标准:
  1、长株潭地区(其中长沙市继续实行包干返还政策)二级及以上公路12米及以上、10米、8.5米路基宽度每公里分别为250万元、200万元、150万元;三级公路8.5米、7.5米路基宽度每公里分别为150万元、100万元;
  2、湘西地区及国、省贫困县二级及以上公路12米及以上、10米、8.5米路基宽度每公里分别为350万元、300万元、250万元;三级公路8.5米、7.5米路基宽度每公里分别为250万元、200万元;
  3、其他地区二级及以上公路12米及以上、10米、8.5米路基宽度每公里分别为300万元、250万元、200万元;三级公路8.5米、7.5米路基宽度每公里分别为200万元、150万元;
  三级及以上公路的特大桥、大桥、隧道(按路基相对应的桥梁隧道宽度)每平方米分别为:3500元、3000元、2500元。
  第二十九条 省定额投入项目的资金只能用于项目支付工程款,不得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支付拖欠的工程款,不得用于项目的征地拆迁。
  第三十条 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省投入建设资金的拨付和管理由省财政厅、省交通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 各市州交通局于每月的28号将工程进度月报表报送省交通厅和省公路管理局。


  第七章 交工、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进行交工、竣工验收,交工验收由项目法人组织,竣工验收由省交通厅组织或委托省公路管理局组织。
  第三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根据批复的工期合理组织施工,适时组织交工验收,未进行交工验收或交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正式开放交通。
  第三十四条 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缺陷责任期为两年;缺陷责任期满,项目法人应积极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及时向省交通厅申请竣工验收。
  第三十五条 对于公路建设里程小于20km或总投资小于5000万元的小型项目,可将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合并进行。


  第八章 目标考核管理


  第三十六条 为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及项目法人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干线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省交通厅制定《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建立目标考核制度。
  第三十七条 省交通厅根据《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定期对各市州干线公路建设工程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目标较好的单位及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个人给予相应处理。


   第九章 其 他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省交通厅 二○○六年六月十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印发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交通部颁布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建设包括:县到乡镇公路、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
  县到乡镇公路:县城到乡镇所在地公路的改造硬化,铺筑沥青或水泥路面。
  通畅工程:乡镇到建制村中心(如学校、村部、主要人口居住地)或国、省、县、乡道公路到建制村公路的改造硬化,铺筑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块石路面、片石灌浆路面等。
  通达工程:未通公路的行政村修建通村公路。
  第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市县为主,国省补助,多方筹资,因地制宜,严格管理。
  第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尽量利用老路,不占或少占土地,少拆迁。
  第六条 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
  第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按年度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为市州和县市区政府。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九条 省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省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决定、协调和解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交通厅,承担具体事务;主要职责是:指导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定建设工程技术政策,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监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资金使用,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整理和反馈建设信息。
  第十条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均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具体管理工作并分级进行目标考核,履行相应职责。
  第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确定。项目业主单位的主要领导为项目责任人。


  第三章 建设标准


  第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公路,避免大改大调、高填深挖,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节约土地。
  县到乡镇公路采用四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一般不小于5米,水泥砼路面厚度不小于22厘米、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水泥稳定基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沥青路面厚度不小于3.0厘米,水泥稳定基层厚度不小于20厘米。个别特殊路段(路基改造工程量较大,交通量又较小)经过批准可适当降低标准。
  通畅工程中的县、乡道应基本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一般不小于4.5米,水泥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20厘米,强度等级不低于C25,水泥稳定类基层厚度不小于15厘米,或其他类型基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3厘米,水泥稳定类基层厚度不小于20厘米。
  通畅工程中的村道应尽量利用地形进行修建,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水泥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20厘米,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基层必须满足强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2.5厘米,并铺设厚度不小于18厘米的水泥稳定类基层。块石路面和片石灌浆路面厚度不小于20厘米,并要求原路面平整,块片石摆放整齐平整,水泥砂浆浇灌饱满。路面宽在4.5米及以下的连续路段根据地形及视距一般每300米设置错车道一处,长10米,路面全幅宽6米。
  通达工程建设标准按照《湖南省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农村公路应完善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排水不良地段和冲刷严重的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努力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农村公路在陡岩、急弯、沿江路段,学校、人口集中等地段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为行车安全提供必要条件。在交叉路口应设置指路标志,以引导行车。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应坚持按标准建设,为实现村村通客班车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将按规定扣减国省补助经费。


  第四章 计划与前期工作管理


  第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规划、科学有序。县到乡镇公路规划按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编制的规划执行;全省通畅工程建设规划由省发改委和省交通厅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通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州发改委打捆申报,省交通厅提出意见,报省发改委进行一揽子审批,抄送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
  第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根据通畅五年规划及通畅率目标,由省下达年度额度控制指标。县市区交通部门会同发改部门编制,各市州交通局会同同级发改委联合报省交通厅和省发改委,同时抄报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和省公路管理局,经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汇总后,由省交通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审核上报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年度计划由省交通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
  第十八条 根据交通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交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和年度计划的安排,市州交通局和财政局要向省申报资金预算,由省交通厅会同省财政厅编制资金预算联合上报交通部和财政部。
  第十九条 列入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已纳入国家及省五年建设规划;
  2、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
  3、项目建设单位已明确,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


  第五章 设计与招投标


  第二十条 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建设项目可采用简易设计;但大桥、隧道工程项目应采用两阶段设计。
  第二十一条 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项目及大桥、隧道工程项目设计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各市州交通局审批,报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备案;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项目的设计由县级及以上公路管理机构编制,设计资料主要包括设计说明书,路线走向图、路面结构设计图,桥、涵、构造物设计图和预算等,由县交通局审批,报市州交通局备案,由市州交通局将备案情况和项目明细表汇总报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备查。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变更工程设计的,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批准后应及时报备。
  第二十二条 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采用“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的评标方式。
  第二十三条 各市州交通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招标文件范本。


  第六章 工程建设与质量管理


  第二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及湖南省有关质量管理规定。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卡,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并努力达到优良标准。
  第二十五条 省交通质量监督站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各市州交通质量监督分站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各县市区交通局应组建质量监督小组,负责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同时还要采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方式,严格把好质量关。
  第二十六条 各市州交通质量监督分站应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检查、监督,并对重要结构物、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质量抽检;县到乡镇公路项目及所有大中型公路桥梁、隧道应实行社会监理。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必须在项目施工地段醒目处设立公示标牌并注明:项目名称、里程、施工单位名称或承包人姓名、质量监理或监督人姓名、工期、路面宽度和厚度及水泥砼的配合比。
  第二十八条 水泥路面施工在砼初凝后终凝前,在建设项目的起讫点用字模压印建设时间;沥青路面每个项目用白色磁板拼出建设时间再用压实机械碾压成型于路面面层;以备检查考核。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应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第三十条 对施工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业主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和严格区分责任,并向当地交通局和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报告。
  第三十一条 农村公路质量缺陷责任期为1年;质量保证金为施工合同额的5%。质量保证金待质量缺陷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支付。
  第三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工程报告制度。各市州交通局应坚持每月进行工程质量、安全、保畅等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28日前将截止本月25日的工程进度情况、资金投入和到位情况及考核检查情况报送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


  第七章 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享受省重点工程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国家和省按照有关标准给予补助;同时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三十五条 县到乡镇公路:湘西自治州纳入国家计划安排的1250公里的县到乡镇公路建设项目,国家及省补助资金为53万元/公里,未纳入国家计划的项目由省安排补助资金40万元/公里,可由湘西自治州综合平衡,向省提出统筹安排的意见。其他市纳入省规划的项目为30万元/公里,其中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33万元/公里。
  第三十六条 通畅工程(水泥和沥青路面)中的村道国省资金按以下标准补助: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12万元/公里,其他市为10万元/公里。通畅工程中的县、乡道在村道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5万元/公里,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县乡道不另增加补助。通畅工程中块石和片石灌浆路面按上述标准的二分之一补助。
  第三十七条 通达工程,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省补助资金为3万元/公里;岳阳市、常德市、郴州市省补助资金为4万元/公里;衡阳市、邵阳市、张家界市、益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省补助资金为5万元/公里;湘西自治州及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省补助资金为6万元/公里。
  第三十八条 各级地方政府应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便利条件,落实好农村公路建设用地、料场、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工程造价。
  第三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要切实用好“一事一议”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捐资,拓宽筹资渠道。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每年在本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额的预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四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制让农民出工、备料。确需农民出资、投入劳动力的,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征得农民同意。
  第四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征地拆迁款。
  第四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国省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省将根据规划目标和资金筹措到位情况对各市州实行总额控制。国省补助资金先预拨40%的启动资金,待项目实施完成经省验收后,拨付按上述标准补助的余款,但县到乡镇公路仍按工程进度拨付建设资金。对于积极性高,自筹资金力度大,当年完成数超省定目标多的市州,省在下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在目标考核方面给予奖励。
  对于农村公路建设推动不力,自筹资金到位差,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市州,省将核减其下年度的计划,并将目标考核定为不合格。
  第四十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拨付由省财政厅、省交通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资金拨付单位按照同级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提出的项目质量、进度等拨款意见,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用款单位的资金专户。
  第四十四条 各市州要严格执行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车购税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交通部制定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和省交通厅及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国省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只能用于工程直接费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提取工程咨询、审查、管理等费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建设资金。
  第四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要分级设立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各项制度,防止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资金、省补助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第四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财建〔2001〕59l号),组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和审查,并不得向项目单位收取任何审查费用。
  第四十七条 县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八章 竣工验收


  第四十八条 工程验收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和省交通厅的有关规定执行。交、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其中:县到乡镇公路按照省交通厅下发的《湖南省县到乡镇公路交、竣工合并验收实施细则》(湘交计统字〔2005〕471号)要求组织交、竣工验收;通畅工程项目中的大桥和隧道工程,由各市州交通局组织交、竣工验收;其他农村公路项目由县市区交通局组织交、竣工验收。市州交通局以县市区为单位,按项目里程不少于40%的比例进行抽查。省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以市州为单位,按项目里程不少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
  第四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原始记录等所有资料,均应按规定收集、整理、装订、归档,竣工验收后的竣工文件资料移交所属公路管理机构。
  工程验收合格后,各市州交通局要及时更新数据库资料,并上报省交通厅及省公路局。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试行办法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各市州可参照本试行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蔬菜生产保护区暂行规定(修正)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蔬菜生产保护区暂行规定(修正)

  1982年10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4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蔬菜生产,安排好市场供应,保证城市人民需要,
根据国务院1981年批转商业部《关于九个城市蔬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和
1982年颁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的精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市郊
划定蔬菜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

  第二条 根据本市现有菜田的分布情况和成片保护的需要,兼顾1990
年前城市建设规划用地情况,确定近郊以菜为主的乡镇和远郊以菜为主的
村的耕地,原则上都划入保护区范围。

  第三条 保护区的土地不得侵占,生产条件不得破坏,生态环境不容
污染,种菜劳力必须稳定,菜农利益应当给予保护。保护区要加强农田建
设,尽快建成稳产高产的生产基地,实现蔬菜供应数量充足、品种多样、
质量鲜嫩、上市均衡的要求。

  第四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必须坚决贯彻以菜为主的方针,正确处
理菜、粮、棉和菜、副、工的关系,并从资金、材料肥料等方面作出合理
安排,保证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第五条 蔬菜生产必须坚持计划种植和计划上市的原则。对计划安排
的蔬菜播种面积,一定要种足种好。按计划种植的蔬菜,一律由蔬菜公司
收购,不准自行出售或者处理。

  【章名】 第二章 保护蔬菜耕地

  第六条 划入保护区的实种常年菜田为17万亩,连同轮作、间种蔬菜
及周围需要成片保护的耕地共37万亩,分布在46个乡镇、334个村。此外,
近郊还有常年菜田3万亩,连同周围耕地共4万亩,因已列为“六五”、“
七五”期间以住宅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规划用地,不划入保护区,在未
征用和施工前仍须继续努力种好蔬菜。

  保护区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具体范围由市蔬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文公
布,并划界设标。

  第七条 凡划入保护区的土地,应当严格控制征用。确因国家建设特
殊需要必须征用的,一律由市计委、建委、农委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
批。凡批准征用的土地,征用单位除按规定支付征地费用外,每亩须交纳
2万元菜地建设基金。

  近郊没有划入保护区的常年菜田和周围耕地也要控制征用,城市建设
需要征用这些土地,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经批准征
用后,征用单位除按规定交付征地费用外,每亩须交纳7000元菜地建设基
金。

  第八条 乡镇、村集体的农林牧业建设用地,按市人民政府〔1982〕
25号文件规定办理。乡镇、村集体的非农林牧业用地,应当尽量利用非耕
地。凡确实需要占用保护区耕地的,须经县或者浦东新区、宝山区、嘉定
区、闵行区和金山区(以下统称县(区))人民政府审核,报市人民政府
审批。经批准占用的土地,每亩须交纳7000元菜地建设基金。乡镇、村与
城市工厂等联办企业经批准占用保护区耕地的,每亩须交纳2万元菜地建设
基金。

  第九条 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破坏保护区土地,
违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条 保护区内农民的住房建设,应当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村镇建
房用地管理条例》办理。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严格控制使用保护
区土地的精神,确定农民建房用地面积的限额标准,并尽量利用原来的村
庄宅基地和非耕地。确需使用少量耕地(包括自留地)的,须经县(区)
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农委审批。

  第十一条 严禁乡镇、村买卖、租赁土地,或者以租赁、买卖房屋的
形式变相租赁、买卖土地。乡镇、村与国营企业或者城镇集体单位组织联
营企业,不得以土地入股。

  第十二条 按规定向国家交纳的菜田建设基金,其收取和使用管理办
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蔬菜领导小组办公室订定。

  第十三条 本规定有关土地管理的事项,由市、县(区)土地管理部
门具体负责监督执行。保护区内各乡镇都要有专人管理土地工作,保证土
地不被侵占。

  【章名】 第三章 加强菜地建设

  第十四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必须根据科学种菜的要求,因地制
宜,量力而行,加强对蔬菜生产现代化技术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
件,增强抗灾能力,促使蔬菜稳产高产。

  第十五条 进一步加强菜田水利建设,有计划地兴修中小型农田水利
,治理水系,实现沟渠配套,一般做到日降雨200毫米不受淹,潮水不倒灌
,阴雨不成渍。同时,大力发展菜区的喷灌建设,逐步实现喷灌化,以增
强抗涝和抗旱的能力。

  第十六条 各乡镇要办好蔬菜良种场,各蔬菜村要建立种子繁育场,
努力培育和繁殖良种,提高种子自给率,逐步实现良种化。村要逐步实现
工厂化统一育苗,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适时地向生产队提供各种健壮秧
苗。

  农业科研部门要与生产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的优良
菜种,并培育出一批适应本地的抗病、高产、优质的新良种。

  第十七条 要积极发展保护地栽培,增加中、矮棚和地膜覆盖的面积
,增强抗低温、遮烈日、防雨涝的能力,保证淡季蔬菜供应。

  第十八条 市、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研究制造蔬菜生产
所需的农业机械。各乡镇、村要按照蔬菜生产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稳
妥地发展和推广一批有利于增产增收、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农
业机械。要逐步增添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旋耕犁和开沟机,进一步推广机
动喷雾器。

  第十九条 保护区的生产条件必须严加保护。蔬菜生产的一切装备和
设施,都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建立责任制,并提取折旧费用或者积
累,以保证必要的更新。对保管不善的,要追究经济责任;蓄意破坏、构
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惩处。国家给予资助的生产装备、设施,一律不得私
自转让;违者,由蔬菜主管部门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惩处。

  第二十条 各乡镇、村必须发扬自力更生和勤俭办社的精神,按上级
规定把一定比例的乡镇、村工业利润用于菜地建设,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
。市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轻重缓急
,运用各种形式,有效地使用菜地建设基金,积极支持保护区的菜田建设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各有关部门都要大力支持保护区的生产、
建设和保护工作。蔬菜生产所需要的主要物资要列入计划,专项下达,保
证供应。商业、供销、物资等部门要做好有关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工业
部门要积极生产蔬菜种植所需的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支持乡镇、村降
低农本开支。

  【章名】 第四章 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有“三废”污染的工厂企业
。保护区内现有企业(包括乡镇、村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
应当一律按有关规定交纳排污费,并限期治理。治理“三废”所需的资金
、物资,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各有关单位及其上级部门负
责筹集。无法治理的,或者不积极治理的,由环保部门会同蔬菜办公室报
请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产,并订出迁移方案。因排放“三废”
造成生产队农业减产的工厂企业,应当负责赔偿损失。

  第二十三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应当一律使用低毒高效农药,严格
禁止使用有机氯、有机汞等农药。对采摘上市的蔬菜,需要浸泡时,应当
用洁净水,不得在污水中浸泡。水利和环保部门应当指导乡镇、村进行必
要的引清拒污工程,保证灌溉水质。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有关环境保护的事项,由市、县(区)环保部门
负责监督执行。市农林局应当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站,会同卫生部门定期检
查、测定菜区土地、水源及蔬菜受污染的情况,及时提出治理意见。对重
点地区、重点单位更须经常严格检查、监测,督促抓紧治理。各乡镇要有
专人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环保工作,并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检查督促工
厂企业治理“三废”。

  第二十五条 各乡镇、村要积极发展“四旁”植树造林,建立农田林
网,绿化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改善田间小气候。

  保护区的林木覆盖率,要求1988年达到5%,相当于平均每亩耕地有“
四旁”树木15株。林木的权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农民在房前屋后和
自留地上种植的树木,归农民所有,允许继承。

  【章名】 第五章 稳定种菜劳力,保护菜农利益

  第二十六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要按照纯种菜的生产队每个标准劳
动力负担2亩左右、粮棉菜夹种的生产队负担3亩左右的标准,配备足够数
量和质量的劳动力。要在保证种好蔬菜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工副业生产。
对过多抽调劳动力发展工副业而影响蔬菜生产的,县(区)、乡镇有责任
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如拒绝改正而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的,县(区)人民
政府应当取消其蔬菜种植计划面积,另行安排改种其他作物。

  第二十七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要加强对劳动力的管理。农民不得
擅自离农外流,从事商贩、劳务等活动。确有多余劳动力的生产队,要求
组织农民外出从事劳务活动,必须经村同意、乡镇批准,由生产队与外出
农民签订合同。对未经批准、擅自离农外出,经教育后仍坚持不改的农民
,乡镇、村要给予适当的经济制裁,可不给予享受农民的各项福利待遇,
直至停止供应本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全部口粮和燃料。

  国营和集体企事业单位未经劳动部门同意,不得私自招收保护区内的
劳动力为合同工、季节工或者临时工;违者,应当追究招工单位领导的责
任。

  第二十八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要加强对刺绣、编织等家庭手加工
副业的管理。不准任何企业直接或者通过私人向农民分发手加工副业。务
农农民要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搞手加工副业。

  各乡镇、村要规定农民每月出勤的基本劳动日。对无故不完成规定出
勤天数,甚至长期不参加大田劳动的农民,乡镇、村应当分别采取停发其
手加工任务、不给予享受农民福利待遇等措施,促使他们完成基本劳动日


  第二十九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要在菜、副、工生产协调发展,努
力降低蔬菜生产成本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菜农的分配收入水平。菜农的分
配收入水平,一般应当高于棉粮地区。对于目前分配收入水平低的乡镇、
村,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帮助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并支持其适当发展
多种经营,安排多余的劳动力。分配水平较高的乡镇、村,可以适当提留
分配基金,以丰补歉。随着生产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

  第三十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务农与务工
农民实际分配收入水平的差距。务农农民的实际分配收入水平,要相当于
或者略高于务工农民。

  第三十一条 商业部门要正确执行蔬菜收购价格政策,保护菜农利益
。每年收购价格的总水平,由市物价局与农、商部门协商后,报市蔬菜工
作领导小组审定。

  【章名】 第六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三十二条 上海市蔬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蔬菜的产、供、
销工作,负责制订有关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贯彻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检查本规定的实施情况,并及
时掌握蔬菜的产、供、销动态,提出工作部署和改进意见。

  第三十三条 有关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建设保护区工作的领
导,其蔬菜工作管理机构应当组织贯彻上级部门有关蔬菜生产的各项任务
,并具体负责各该地区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第三十四条 各县(区)要充实和加强保护区内各乡镇、村的领导力
量。凡是领导力量比较弱的村,要动员在乡镇、村企业工作的领导骨干回
村担任工作,并培养和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青壮年干部领导蔬菜
生产。

  第三十五条 保护区内各乡镇、村领导,主要应当抓好蔬菜生产和保
护区的建设工作。纯菜生产队要集中力量保证蔬菜生产。粮棉菜夹种生产
队要组织蔬菜专业组,搞好蔬菜生产。

  【章名】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揭发和控告违反本规定的
行为。对检举揭发者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严禁被检举、控告的单位和
个人对检举揭发者打击报复;违者,应当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七条 县(区)属城镇菜田的保护和建设,可以按照本规定的
精神制订具体办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
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为了提高审判效能,规范民事调解文书的制作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各种法律文书的样式,其中2003年12月19日制发的《民事简易程序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与普通程序民事案件相比简赅得当,既体现了法律文书制作的有关要义,又凸显了法律内涵的一致性,应不失为一部良好的范文样式。但通过反复的司法实践研究,笔者对该样式调解文书末尾生效部分的制作表叙颇有不严谨之惑。由此及彼,在此想借己拙见与大家探讨有关民事调解文书发生法律效力部分的制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该文书样式中有关民事调解生效部分的表叙共有两款:一、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本调解协议自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捺印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二、上述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从第一款来看,“签名或捺印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样的表叙似乎让人理解为调解生效的唯一要件就是当事人的合意,从而忽略了人民法院合法性审查的另一要件,它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的调解自愿、合法原则也是相悖的。另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的规定,第一款的表叙也剥夺了当事人的反悔权利。第二款的内容实质是体现调解的司法合法性审查原则。该条款中“本院予以确认”的是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应问题,既然第一款已给调解协议下了“即具有法律效力”的定义,再次确认还有法律意义吗?文书样式这两款的表叙容易让人陷入“协议只要经过当事人合意即具生效,司法合法性审查条款只是画蛇添足之笔”的误区,这就使得如何表叙更为严谨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从法律文书制作的科学性、逻辑性出发,在体现调解自愿、合法原则和尊重当事人有权反悔的前提下,在调解协议内容经人民法院主持达成的情形下,该调解文书生效部分制作的表叙可作如下完善:将第一款修改为“上述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捺印,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将第二款修改为“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样表叙既充分体现了上述民事调解法律原则亦不会产生法律冲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民事调解书中有过“本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样的表叙,其本意是体现人民法院就调解书的效力向当事人履行告知释明义务。而这样表叙就易让人产生如下误解:其它类别的法律文书是否有着与该两类法律文书不同的法律效应呢?同时,调解书只要符合自愿、合法原则经送达后便具有法律效力,既然具有法律效力便一概被赋予了同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何来不同等的法律效力?再者,判决书并非一送达便具有法律效力而调解书并不存在上诉的问题,故调解文书作这样表叙显然与我国的法理不符。虽然该表叙方式已废止,但从人民法院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来看,我认为法院应在调解文书中隐射出法院向当事人释明、告知的义务。原“本调解书和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的制作表叙本意是赋予调解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这是该文书制作的亮点,但遗憾的是当今的调解文书却对此予以全盘否定。笔者认为对此应作扬弃处理,既然现在民事判决文书末尾增加了迟延履行的惩罚性条款和申请强制执行二年时效的告知性条款,为何不能在民事调解书末尾加上此类性质条款的表叙?实践当中,不乏有当事人因不了解强制执行的申请时效而让权利落空的现象发生。笔者认为在调解书末尾处加上强制执行告知及逾期惩罚性之类的条款并不是累赘之笔,而是彰显法律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和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法院)